索 引 號 | 0142582919/2021-00022 | 分 類 | 衛生、體育/衛生 / 通知 |
發布機構 | 連云區衛生健康委員 | 發文日期 | 2021-10-28 |
標 題 | 關于印發《連云區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辦法》的通知 | ||
文 號 | 連區衛〔2021〕136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
時 效 | 有效 |
關于印發《連云區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辦法》的通知
各街道辦事處,區各有關部門、單位:
為貫徹落實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連云港市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辦法》(連衛老健〔2021〕1號),建立完善符合我區實際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區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制定《連云區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各相關單位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連云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連云區經濟發展局
連 云 區 教 育 局 連 云 區 民 政 局
連 云 區 財 政 局 連云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1年10月28日
連云區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辦法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國衛老齡發〔2019〕61號)、省衛健委等8部門《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蘇衛老健〔2020〕3號)和市衛健委等8部門《關于印發〈連云港市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辦法〉的通知》(連衛老健〔2021〕1號)精神,滿足我區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落實推進健康連云的總體要求,以維護老年人健康權益為中心,以滿足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為導向,按照“健康引領、全程服務,兜底保障、公平可及,政策支持、激發活力,統籌資源、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大力發展老年健康事業,著力構建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的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實現健康老齡化,建設健康連云。
二、工作目標
積極應對我區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到2022年,老年健康相關制度、標準、規范基本建立,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得到基本滿足。
(一)90%以上的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二)力爭建成1所護理院,1所有安寧療護功能的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老年、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床位占比不低于30%。
(三)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0%,65歲至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有所下降,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三、實施內容
(一)開展老年健康教育
1. 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廣泛普及膳食營養、體育鍛煉、定期體檢、健康管理、心理健康及合理用藥等老年健康科學知識。推廣應用國家制定的針對老年人特點的膳食指南和營養計劃,對老年人群實施營養干預,加強營養和膳食指導。組織實施“三減三健”、適量運動,普及全民健康生活,促進全人群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區衛健委負責,各街道辦事處負責。以下均需各街道辦事處落實,不再列出)
2. 加強老年健康知識宣傳教育。組織利用主干道、社區、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的電子屏、宣傳欄播放張貼老年健康知識和宣傳標語。積極協調報刊、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和我區政務新媒體平臺開展老年健康知識宣傳。圍繞全國愛牙日、全國高血壓日、聯合國糖尿病日、世界衛生日、世界帕金森病日、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老年健康宣傳周、“敬老月”等活動主題宣傳普及老年健康科學知識和老年健康相關政策,增強老年人健康意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區委宣傳部、區衛健委、區教育局、區文體局、區住建局分工負責)
3. 開展中醫藥健康推進行動。加強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文化宣傳,普及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充分發揮中醫藥在保健、康復方面的優勢,開展中醫藥膳食療與健康養生養老相結合的科普活動。推廣太極拳、氣功、八段錦等中醫傳統運動項目,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區衛健委、區文體局分工負責)
4. 實施老年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整合優質老年教育學習資源,打造線上教育平臺,促進養教結合。區老年大學要將健康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開設包括老年健康教育及預防保健知識、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康復護理技能、老年人自救互救應急技能訓練等相關課程,構建老有所學終身教育體系。(區教育局、區衛健委分工負責)
5. 推進公共體育普及工程。按照《江蘇省公共體育設施基本標準》建設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體育設施,打造城鎮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研究推廣適宜老年人的健身方法和健身項目,發布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指南,廣泛開展老年人體育健身賽事和活動,加強老年人體育健身指導。(區文體局負責)
(二)加強預防保健
1. 做實老年人健康管理項目。每年為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免費健康管理服務,有效整合健康體檢資源和基本項目內容,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健康指導、1次中醫體質辨識和中醫藥保健指導服務。結合歷次體檢結果,對65歲及以上居家老人提供兩次醫養結合服務,包括血壓測量、末梢血血糖檢測、康復指導、護理技能指導、保健咨詢、營養改善指導6個方面,對高齡、失能、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進行上門服務。將老年人健康管理作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把老年人滿意度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落實對績效評價的主體責任,每年組織開展一次績效評價,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切實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區衛健委負責)
2. 以老年人為重點,扎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實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的服務標準和操作規范,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積極拓展老年人簽約服務范圍,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方式、內容、收付費、考核等機制,開展預約上門和家庭病床服務試點,滿足老年人多樣化服務需求,老年人群簽約服務率逐年提高。(區衛健委負責)
3. 加強老年疾病防治。將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預防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慢性病老年人健康指導、管理與綜合干預。加強老年人群重點慢性病的早期篩查、早期干預及分類管理,積極開展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篩查和健康指導。(區衛健委負責)
4. 實施失能預防項目。宣傳失能預防核心信息,開展老年能力綜合評估服務,早期識別失能高危人群,降低老年人失能發生率。(區衛健委負責)
5. 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重視老年人心理健康,完善精神障礙類疾病的早預防期及干預機制,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普遍開展心理健康狀況評估,落實預防和干預措施。通過試點社區摸底調查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與實際需求,針對抑郁、焦慮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開展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和隨訪管理,為老年人特別是有特殊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紓解、悲傷撫慰等心理關懷服務,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區衛健委負責)
7. 開展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加強居住環境適老化改造,引導老年人家庭對日常生活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降低老年人意外傷害風險。推進老舊小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將無障礙設施改造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范圍,采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納入特困供養、建檔立卡范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區住建局、區民政局分工負責)
(三)提升疾病診治能力
1. 開展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創建活動。推動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適老化改造,開展老年友善服務,所有醫療機構要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到2022年,90%以上的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區衛健委負責)
2. 建立老年慢性病用藥長期處方制度。落實各級醫療機構慢性病長期處方工作,各醫療機構對于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長期服藥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安全、合理、有效的前提下,開具2個月的處方用量。(區衛健委負責)
3. 重視老年人綜合評估和老年綜合征診治。積極推動老年醫療服務從以疾病為中心的單病種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轉變,將老年人綜合評估和老年綜合征診治納入老年醫療服務的基本范疇,通過老年人一般情況評估和軀體功能狀態評估篩查老年綜合征,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失能預防等三級預防體系,減少老年人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區衛健委負責)
4. 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功能。開展社區和居家醫療健康服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社區、家庭延伸,鼓勵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診等上門醫療服務。充分利用醫療資源信息平臺,推動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網絡信息共享,建立失能老年人數據庫。推動養老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按規定申辦養生保健機構和以老年保健、康復為主的醫療機構。(區衛健委、區經發局、區民政局分工負責)
(四)著力完善康復和護理服務
1. 加強護理、康復醫療機構建設。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康復、護理床位;大力支持在城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配套建設護理站等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護理床位數占比達到30%以上。鼓勵醫療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合作,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康復護理服務。(區衛健委負責)
2. 鼓勵開展延續性護理服務。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護理延伸至社區和居家,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醫療護理、康復護理、日間照料和居家護理等服務。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豐富和創新護理服務模式,為失能或高齡老年人提供日間護理、居家護理、家庭病床等服務,做好老年康復護理工作。積極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新型業態,優先為失能、高齡老年患者提供居家護理等服務。(區衛健委負責)
3. 積極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工作。鼓勵提供老年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規范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和服務,精準對接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根據評估情況,按需分類地為老年患者提供專業、適宜、便捷的老年護理服務。(區衛健委負責)
4. 開展中醫特色老年人康復、護理服務。大力推廣老年中醫護理適宜技術,根據老年人不同體質和健康狀態提供中醫養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支持開展融合中醫特色的老年人養生保健、醫療、康復、護理服務。(區衛健委負責)
(五)探索開展長期照護服務
1. 積極爭取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落實國家、省長期護理保險政策文件,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部署,積極爭取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適銷對路的老年商業保險產品和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保障需求,增加保險項目范圍,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區衛健委、區民政局分工負責)
2. 實施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門健康評估和健康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老年人能力和老年綜合征罹患等維度,每年對轄區內提出申請的65歲及以上失能老年人上門進行健康評估,并對符合條件的失能老年人及照護者年內提供至少1次的健康服務工作。(區衛健委負責)
3. 強化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護理能力建設,逐步建立城市居家的空巢、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區民政局、區殘聯分工負責)
4. 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依托護理院(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具備提供長期照護服務能力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機構,為失能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鼓勵各地通過公建民營、政府購買服務、發放運營補貼等方式,支持社區嵌入式為老服務機構發展,支持各類醫養結合機構接收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區衛健委、區民政局分工負責)
5. 加強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培訓。增加從事失能老年人護理工作的護士數量,鼓勵退休護士從事失能老年人護理指導、培訓和服務等工作。(區衛健委負責)
6. 開展技能培訓。面向居家失能老年人照護者開展應急救護和照護技能培訓,將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納入基本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提高照護者的照護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長期照護項目清單、服務標準以及質量評價等行業規范。加強培育充實長期照護服務隊伍,面向醫療護理員和居家失能老年人照護者開展應急救護和照護技能培訓。(區衛健委、區民政局、區人社局分工負責)
(六)加強安寧療護服務
1. 提升安寧療護服務供給能力。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鼓勵醫養結合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具備條件的可按相關標準開設安寧療護病區或床位。(區衛健委負責)
2. 建立完善安寧療護多學科服務模式,為疾病終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癥狀控制、舒適照護等服務,對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加強對公眾的宣傳教育,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校健康課程,推動安寧療護理念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和接受。(區衛健委、區教育局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策支持。加大對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重點支持老年健康服務機構建設以及老年醫護專業人員培養和培訓基地建設。加大對護理院及社區老年健康服務平臺等服務機構建設投入。制定完善上門醫療護理服務項目、內容、費用標準和醫保政策。完善醫護人員上門服務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機制,適當提高上門服務人員的待遇水平。全面建立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區經發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連云分局、區衛健委分工負責)
(二)強化隊伍建設。加強老年健康人才培養,支持開展老年健康服務相關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加大老年健康促進、老年醫學及相關專業人員培訓力度,建立完善培訓機制,加強老年醫學和老年護理培訓基地建設。將老年醫學和康復、護理專業培訓納入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培訓計劃。擴大老年護理服務隊伍,加快培養老年專科護士,發揮退休護士作用,鼓勵其從事老年人護理指導、培訓和服務等工作。加強醫療護理員和養老護理員培訓,擴大老年護理服務隊伍,補齊服務短板(區衛健委、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人社局分工負責)
(三)強化信息支撐。依托衛生健康、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保等部門現有信息,建立老年健康和醫養結合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各類有關老年人信息匯集、融合。積極探索“互聯網+老年健康”服務模式,推動線上線下結合,開展網上預約、在線隨訪、健康咨詢、遠程醫療等服務,打造覆蓋機構、社區、家庭的老年智慧健康服務網絡。推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深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虛擬現實等技術應用,推廣應用可穿戴的老年人健康支持技術和設備,探索開展遠程實時查看、實時定位、健康監測、緊急救助呼叫等服務,建設一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街道(鄉鎮)和基地。(區衛健委、區經發局、區民政局、區人社局分工負責)
(四)強化組織保障。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各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相關規劃,納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促進養老、健康服務業發展的總體部署。(區衛健委、區民政局、區經發局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