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066001/2021-00002 | 分 類 | 綜合政務/其他 / 報告 |
發布機構 | 經發局 | 發文日期 | 2020-01-05 |
標 題 | 連云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 ||
文 號 | 無〔〕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
時 效 | 有效 |
連云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區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文件(三)
連云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
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1年1月6日在連云區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區經濟發展局局長 張義剛
各位代表:
我受區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全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寶貴意見。
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間,全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自貿試驗區等重大機遇,統籌實施海洋興區、旅游富區、產業強區、民生立區戰略。全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城市品質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民生保障全面加強,全區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高,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與全市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地區生產總值在2015年基礎上年均增長7.7%,人均GDP預計達到14.6萬元,預計三次產業結構發展為3.5:46.7:50.8,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分別達1000億元、3.3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1%、7.8%。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云港片區成功獲批并積極推進。助力全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
2020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區上下緊緊圍繞“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主題主線、“跑出加速度、勇當急先鋒”發展定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經濟趨穩向好,社會和諧穩定。
——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215億元,同比增長4.5%,低預期目標2.5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60億元,同比下降11%,低預期目標21個百分點;工業投資70億元,同比下降22%,低預期目標34個百分點(剔除核電投資后預計完成工業投資25億元,同比增長14%)。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1億元,同比增長2.3%,低預期目標4.7個百分點。
——實際利用外資完成7548萬美元,完成全年目標的100.6%。
——外貿進出口總額預計完成22億美元,同比增長12.8%,高預期目標5.3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86億元,同比下降6%,低預期目標14.5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完成4.5萬元,同比增長3%,低預期目標5.8個百分點。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完成2.1萬元,同比增長3.3%,低預期目標5.7個百分點。
2020年,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打贏阻擊戰,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建立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統籌全區各行業、各領域疫情防控工作,筑起“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銅墻鐵壁,全區無確診或疑似病例發生。投入近1000萬元,保障防護物資需求,向上合組織成員國、韓國莞島郡等捐贈28萬件防疫物資。積極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精心組織申報并獲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批復抗疫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11.6億元。積極組織申報2021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全面落實助企幫扶各項政策,出臺疫情防控期間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12項優惠政策,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
(二)延伸產業鏈,實體經濟穩中向好。工業經濟穩中向好。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工業應稅銷售收入268億,同比增長30%;工業增值稅3.1億元,同比增長2%。金屬材料、鹽化油化產業應稅銷售收入分別為179億元、58億元。華樂冷軋擴建、雙菱風電等工業項目加快建設,潤睿高純油酸等5個過億元工業項目竣工投產。幫助5家化工企業完成化工監測點認定。服務業持續回暖。上合組織物流園取得新成績,獲評全國2020年度優秀物流園區,完成物流量2330萬噸,實現主營收入12.2億元,新增注冊企業16家。消費和旅游市場信心和發展預期不斷向好。全域旅游加快創建,成功獲評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云臺山國家森林公園獲評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海濱旅游度假區通過省級年度考核。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創建方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全區紫菜養殖面積16.5萬畝,現有一次紫菜加工機約175臺套,二次加工機36臺套,場內成交紫菜9.6億張,成交額3.6億元。國內首艘專業磷蝦船首航南極開展作業,南極磷蝦產業園開工建設。宿城茶葉產業園加快建設,蘇云茶葉專業合作社被確定為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單位。
(三)深耕試驗田,自貿區建設全面推進。制度創新力度不斷加大,探索形成制度創新成果33項,類金融企業準入、二手集裝箱交易等7項創新成果獲省市推廣。跨境電商取得突破,順利開通網購保稅進口、跨境直購、出口海外倉業務,全省首單海運跨境B2C出口業務順利通關,電商發展大會暨首屆5.18購物節成功舉辦,跨境電商體驗中心對外營業。國際郵件互換局申建快速推進,完成一期廠房和設施改造。移動大數據中心、電信天翼云中心、“一帶一路”互聯網數據開放交換共享試驗區等大數據項目加速推進。實行“一照多址”“集群注冊”登記模式,簡化企業登記手續,全年新登記企業3578家。引進國內外金融、會計、信息等服務機構,新落戶中介服務機構9家、金融機構33家。
(四)立足品質化,城鄉建設統籌實施。連云新城建設穩步推進,空間概念規劃進一步優化,藍色海灣工程一期圍堤基礎工程即將完成,二期濕地和岸線修復工程全面施工。金海路二期、匯晶路完成機動車道路基工程。提升改造無物業居民小區66個,受益1.6萬戶家庭,老舊小區改造實現全域覆蓋,在全市領先。累計完成房屋征收面積3.8萬平方米,超額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高標準規劃連島海濱活力小鎮建設,基本完成西連島棚戶區房屋征收。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建5G基站358個。城鄉基礎配套持續完善,實施國展西路等13條道路提升改造,新改建7條農村公路。建成西園游園,新改建綠地49公頃。建成污水管網180公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全市領先,黃窩村入選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大竹園村、黃窩村列入省第一批傳統村落名單。空氣質量不斷提升,空氣優良天數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完成西墅河優質水源引流工程,入海排口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五)著力補短板,民生福祉明顯改善。深入排查全區突出民生問題,出臺《關于深入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建設“幸福連云”的實施意見》,制定十個民生專項領域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補齊民生短板。辦學條件全面改善,海客瀛洲小學教學樓、綜合樓主體完成,東港中學新建輔樓投入使用,新開辦6所幼兒園,西苑中學納入新海實驗中學教育集團。新建區核酸檢測實驗室,連云老街中醫館投入使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實現“九連調”。累計發放低保資金397萬元,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共計344萬元。加大就業創業幫扶,組織各類招聘50場次,新增就業8086人,為300余家企業申請穩崗返還補貼1400余萬元。加快推進城鄉區域供氣管網建設,新增燃氣用戶2060戶,宿城街道大竹園、留云嶺低壓片區和墟溝街道大巷片區二次供水改造完工,完成1000余戶供水改造任務,安裝部分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事故發生率明顯降低,工業企業實現零事故。
2020年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穩定,但同時,經濟和社會發展也面臨一些困難與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區經濟仍然面臨下行壓力。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好轉,但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主要指標仍低于預期目標。企業仍然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利潤下滑等生產經營困難。二是公共服務領域短板需引起高度關注。“十三五”期間,市本級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等公共資源的投資我區僅占0.9%,導致我區在這些方面與海州區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區人口向海州區凈流出,已經成為我區群眾的負擔。三是公共交通發展水平與群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我區與周邊的快速化路網沒有形成,港城大道、S242、S226等道路交通擁擠,大大延長了與周邊區域的通行時間。對于上述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扎實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從國內外宏觀形勢看,世界經濟復蘇十分脆弱,充滿高度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日益成為全球廣泛共識,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功簽署,成為全球覆蓋面積最大的自貿協定。我國經濟恢復走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明顯好于預期,保持經濟穩定恢復、穩中向好具有多方面的良好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提出了“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指示新要求,為我們謀劃今后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從全區看,我區迎來多重政策機遇疊加期。“一帶一路”強支點建設加快打造,自貿區和上合物流園建設全面推進,千億園區建設、最美海岸線打造、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這些都給我區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同時,我區處于高質量構建產業體系的加速推進期。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金屬材料、鹽化油化成為重要支柱產業,預計華樂、豐益、三吉利的一批產業鏈項目將開工建設;全域旅游、現代物流業加速發展,跨境電商、大數據等新興產業集聚發展,這些都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分析,2021年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計劃初步安排為: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其中,工業投資增長8%。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
——實際利用外資7500萬美元。
——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1.4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6%。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
——單位GDP能耗按市下達任務執行。
三、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之年。全區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總書記“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為主題主線,以“跑出加速度、勇當急先鋒”為目標追求,深入實施“工業立區、產業強區、開放興區、民生優區”發展戰略,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城區、高水平開放的活力城區、高標準建設的美麗城區、高品質生活的宜居城區,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連云,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優化升級,打造高質量產業高地。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戰略,不斷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千億園區目標,加快壯大金屬材料、鹽化油化等支柱產業規模,建設一批強鏈、補鏈、延鏈項目,助推企業做強做優,打造世界最大的油脂科技產業基地、苯二酚系列產品生產基地。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服務推動核電、抽水蓄能電站等新能源項目建設。推進服務業高品質發展。提升港航物流、跨境電商、數字經濟、全域旅游等產業,大力發展高端化、專業化生產性服務業和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活性服務業。積極推進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建設,重點發展工業物流、城市配送、糧食加工、冷鏈物流等特色物流業,年內實現物流量2600萬噸。著力開發濱海度假、鄉村休閑、健康頤養、生態觀光等旅游業態,加快連島國家5A級景區創建。挖掘傳統消費和新興消費潛力,持續推動擴大內需。推進農漁業特色化發展。加快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著力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紫菜二次加工,推進紫菜產業提質增效。提升優質茶園,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加快漁港經濟區建設,培育發展深海養殖、遠洋捕撈、海產品深加工等產業。
(二)聚力項目支撐,打造經濟后發先至標桿。充分發揮重點項目“壓艙石”作用,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底氣和后勁。全力攻堅重點項目建設。聚焦列入省、市“十四五”規劃的重大項目和2021年市重點項目,落實集中開工、難題會辦、服務推進、督查通報等工作措施,力爭完成82.3億元產業投資目標。全力推進三吉利化工綠色高端下游產品技術改造、豐益基礎油化及精細化學品技改、氯乙酸等一批產業鏈項目開工建設,華樂不銹鋼帶表面處理、氯堿二期等項目竣工投產。力爭跨海索道開工建設,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大數據產業園、國際郵件交換局等一批服務業項目建設。全力攻堅重點項目儲備。主動對上爭取,在產業培育、企業發展、生態文明、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提前謀劃和梳理一批重大項目,加大政府專項債和中央、省、市各類專項資金爭取力度。全力招引和培育一批投資規模大、符合產業政策的重大項目,加快形成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增強發展后勁。
(三)深化改革創新,打造高標準自貿試驗區。堅持放眼國際大局,對標最高水平,以開放開路、用創新賦能、靠改革清障,建設“國內一流、國際公認”的自貿試驗區新標桿。探索制度政策創新。緊扣企業發展需要,開展定向突破、系統集成的制度創新,推進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便利化自由化,形成一批可復制的“連云經驗”。探索建立以“一單制”為核心的便捷多式聯運體系,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探索投融資兌匯便利化等。落實行政服務“一網通辦”,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產業協同發展。鼓勵跨境電商、大數據、港航物流、總部經濟、健康醫養等產業發展。推動網購保稅進口、跨境直購、出口海外倉等業務常態化發展,加快跨境電商體驗中心二期建設,國際郵件互換局二期建成運營,開工建設糧食應急儲備中心。圍繞中歐班列業務,在保稅區范圍內開展農產品臨港加工業務。積極申請汽車進口口岸、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重大載體建設。提升開放能級,深化東西雙向開放,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間的跨國境、跨區域合作。
(四)注重統籌發展,打造中國最美海岸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做好治污、添綠、留白三篇文章,統籌推進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提升環境治理水平。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灣長制,實施5個街道污水處理站提標改造,確保入海水質穩定達標。提升大氣環境監測能力,深入開展VOCs專項整治,全面清理禁燃區內燃煤銷售、使用,嚴格管控港口散貨裝卸、堆場、道路等揚塵污染。完善城市功能品質。加速大連云新城建設步伐,推進藍色海灣項目完成基礎工程圍堤建設,全面推進岸線修復和濕地修復工程,加快堿渣池治理,堿廠生活區和水產學校地塊改造開工建設。實施金海大道二期、匯晶路、云港路延伸至徐新路等道路工程。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對280棟管理移交的小區房屋進行改造。新增燃氣入戶800戶,新建居民小區垃圾分類房45個。強化城市長效管理,提升城市管理人性化、精細化、智慧化、法治化水平,持續鞏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改善農村交通條件,改造農村道路4.8公里。實施市場河、老君堂中心澗溝等10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高標準建設連島活力小鎮。按照世界一流、國內獨有的目標,圍繞“一環、一心、七片”規劃,重點做好西連島綜合整治提升工程,推動景區、宿集、商街、娛樂設施、中心漁港大聯動、大循環,將連島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海濱旅游目的地。
(五)重抓教育衛生,打造安居樂業幸福家園。堅持以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創造群眾期盼的高品質生活為引領,進一步補齊民生短板,改善和提升民生服務水平。努力提供更好的教育。推進云山實驗學校開工建設,啟動新城第一小學建設,蘇州外國語學校一期投入使用,實現新海實驗中學西苑校區等學校辦學條件提升,新建幼兒園1所。切實加強師德師能建設,提升教師素養。努力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持續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加快區公共衛生中心建設,完成疾控中心升級改造,實施云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努力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完善社會保障正常調整機制、精準扶貧長效等機制。打造硯航社區、大巷社區居家養老綜合體,實施海州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改造,啟用老年餐配送中心。新增城鎮就業6000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200人次。提高基層文化、體育產品供給水平。努力提供更具安全感的社會環境。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堅守紅線和底線思維,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強化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提升安全發展水平。
各位代表,踏上新征程,續寫新篇章,做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讓我們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抓住用好新機遇,迎難而上促發展,努力為建設強富美高新連云、邁向新征程作出更大貢獻!
區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秘書處 共印76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