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066001/2020-00002 | 分 類 |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計劃 / 報告 |
發布機構 | 經發局 | 發文日期 | 2020-01-03 |
標 題 | 連云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 ||
文 號 | 無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
時 效 | 有效 |
連云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區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文件(二)
連云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
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0年1月3日在連云區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張義剛
各位代表:
我受區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全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寶貴意見。
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9年,全區上下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實現“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大突破部署,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認真執行區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批準的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57億元,同比增長8.5%,高預期目標1.5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62億元,同比下降9.4%(核電預計完成投資60億元,同比下降33%,剔除核電投資,預計完成102億元,同比增長12%,高預期目標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預計完成80億元,同比下降26.6%(剔除核電投資,預計完成20億元,同比增長5%,低預期目標10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預計完成10億元,同比增長15.5%,高預期目標0.5個百分點。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8億元,同比增長11.4%,高預期目標1.4個百分點(剔除減稅降費影響增長20%)。
——實際利用外資預計完成7500萬美元,同比增長4.2%,完成預期目標。
——外貿進出口總額預計完成20億美元,與去年基本持平,低預期目標7.5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89億元,同比增長6.7%,低預期目標1.8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同比增長8.8%,完成預期目標。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同比增長9%,完成預期目標。
2019年,全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動能逐步增強
堅持“產業強區”戰略,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三次產業占比調整為3.2:38.3:58.5,呈現出結構優化、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
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質量效益明顯提升。預計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工業應稅銷售收入188.4億元,同比增長41.5%;工業增值稅2.9億元,同比增長10.8%,三項指標增幅位居全市前列。支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預計實現金屬材料產業產值82億元,同比增長74%;鹽化油化產業產值55億元,同比增長22.2%,兩大產業產值占全區規模工業產值的88.4%。重點工業項目加快推進,潤睿高純油酸一期等一批工業項目竣工投產。積極爭取優特鋼項目落地,完成鋼鐵基地產業規劃、規劃環評方案,成功收購55萬噸產能。連云開發區循環化改造方案獲批。引導企業推動兩化融合,5家企業獲批省級星級上云企業。
現代服務業態勢良好。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預計完成216億元,同比增長4%。大數據產業加快培育,“一帶一路”互聯網數據開放交換共享試驗區項目完成公司注冊、項目備案、節能審查,移動大數據、電信天翼云中心等大數據項目快速推進。跨境電商產業不斷提升,整合“點點通”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完善跨境電商分撥中心功能。同益物流歐亞集裝箱中心等項目竣工,中外運物流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果顯著,連島5A級景區創建通過國家資源評審,海上云臺山景區獲評“全國森林養生基地”“省生態旅游示范區”稱號。連島海濱風情小鎮、宿城山海云霧風情小鎮通過省級年度考核。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全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申報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資格通過市七部門聯合評審,完成創建方案初稿。預計完成農業總產值9.9億元,其中漁業產值9.5億元,完成水產品產量4.1萬噸。全區紫菜鮮菜產量約7萬噸,場內成交10.9億張,成交額4.8億元。積極申報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發展海珍品養殖。啟動高公島國家一級漁港提升改造工程。做大做強力群食品、新星食品等農業企業,重點發展紫菜、高端食用菌等優勢農產品加工出口業,實現農產品出口創匯6100萬美元。
(二)自貿區建設開局良好,制度創新不斷深化
積極搶抓自貿區獲批機遇,成立了連云區塊建設領導小組和專家咨詢委員會,構建了一區七塊三組團的全域自貿體系。組建自貿區企業服務中心、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綜合服務中心、市場監管局自貿區分局。積極探索制度創新措施。復制落地前五批自貿區改革創新成果138項,探索實施“1220”改革、企業集群化注冊登記、電力服務新模式、工商登記全域通辦、“證照分離”改革等23項創新措施,推出自貿區服務企業辦稅10項便利化舉措。招商引資實現突破。制定自貿區招商引資獎勵政策,舉辦上合組織國際圓桌會議、南京中小企業連云行等招商活動,新注冊企業1800多家。強力推進改革試點任務。推進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點城市申報、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建設等工作,連云郵政管理局正式掛牌。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申報、無車承運企業認定等重點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三)全面落實重大決策,連云新城建設提速
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入推進連云新城開發建設的實施方案》決策部署,連云新城規劃不斷優化,完成戰略規劃國際招標和方案設計,功能配套持續完善,開發建設不斷提速。機構設置逐步完善。抽調人員充實各部門工作力量,精簡整合原建管辦職責職能,形成“一辦六處三中心”機構設置。招商引資不斷突破。出臺了《連云新城招商引資激勵辦法》《關于支持和促進連云新城產業發展的暫行辦法》,積極開展各類招商活動,共開展推介活動50多次,新增注冊企業近60家。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藍色海灣工程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國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目前一期圍堤工程全面實施,恒大養生谷、蘇州外國語學校新城校區等項目開工建設,臨洪河口濕地公園等項目加快實施。廣州路、鷹游山路等基礎設施工程穩步推進。
(四)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城鄉形象日益提升
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積極申報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全力推進國家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創建,城鄉建設和管理水平明顯提升。交通體系不斷完善。中華路西延、宿徐路竣工通車,市域列車連云站、墟溝站開通運行。老城改造加快推進。全區完成舊城改造6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住房113套,改造老舊小區3個。功能配套持續改善。鋪設生活污水管網200公里,城區、村莊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4.5%、82%。新建垃圾分類示范小區30個,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生態環境更加優良。燒香河燒香北閘、排淡河大板跳閘等入海河流斷面全面消除劣Ⅴ類。新增及改造綠地56.2公頃。完成6家“散亂污”企業整治。農村風貌持續刷新。農村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100%。治理農村危舊房8600平方米。完成11.7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實現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覆蓋率、合格農村公路建成率兩個100%。
(五)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開工建設蘇州外國語學校新城校區、核電二村幼兒園,海客瀛洲小學主體封頂,實施15項辦學條件提升工程。健康連云建設深入推進。建成連云、高公島、板橋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完成8家標準化兒童預防接種門診建設。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00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成功打造2家市級創業孵化基地。社會救助體系日趨完善。低保標準由560元調整至600元,累計發放低保320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272萬元。養老服務提升發展。完成2個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完成4個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改造。民生實事扎實推進。有效緩解環山片區供水供氣難題,新增自來水用戶2000戶、燃氣用戶1500戶。優化新增公交線路5條、公交站臺10個,安裝路燈200盞。
2019年全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經濟和社會發展也面臨一些困難與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發展質效還需進一步提升,重大項目招引還有諸多瓶頸問題亟待解決。二是在教育、醫療衛生、城建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市級配置不平衡、建設不充分的矛盾仍然較為突出,與海州區差距日益拉大,與全區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對于上述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扎實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趨明顯,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從內部環境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盡管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是,我們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長期向好基礎牢、條件好。從全區看,當前,我區正處于“一帶一路”強支點建設、自貿區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多種政策機遇疊加期。同時,近年來,全區上下牢牢抓住產業項目這個根本,堅持不懈抓招商,全力以赴擴投入、促產出,謀劃儲備了一批體量大、帶動強的優質產業項目,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千億園區、全域旅游、跨境電商、大數據等產業加速發展,總投資770億元的千萬噸級優特鋼、150億元的“一帶一路”互聯網數據開放交換共享試驗區等一批重大項目帶來的預期效應,都將為全區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綜上分析,2020年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計劃初步安排為: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2%。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
——實際利用外資7500萬美元。
——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7.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1.7%。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單位GDP能耗按市下達任務執行。
三、2020年主要工作措施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施“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的決戰決勝之年。全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市系列會議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繼續堅持海洋興區、產業強區、旅游富區、民生立區發展路徑,重點實施八大工程,全面完成“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產業強區戰略,轉方式、促升級,助推產業融合發展
聚力推進千億園區打造。做強做大主導產業。牢牢把握千萬噸級優特鋼項目,推進產能整合,加快建設大型化、綠色化、高標準的沿海鋼鐵基地。全力鞏固金屬材料、鹽化油化等增長強勁產業的優勢,引導企業擴量提質,助推華樂打造百億級企業、三吉利打造十億級企業,加快豐益油脂科技產業園高標準建設。繼續推進化工園區整治,淘汰落后產能,提升化工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引導企業創新和兩化融合。鼓勵企業更大力度地實施技術改造,深入開展企業兩化融合,推進企業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持續推進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利用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大力招引貿易、物流、大數據等企業,集聚現代服務業企業。加快上合組織物流園建設,大力發展糧食加工、冷鏈物流、保稅物流等產業。提升跨境電商、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等新業態。確保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獲得省級命名,推進連島國家5A級景區順利通過驗收,加快連島、宿城特色小鎮建設,推進跨海索道等旅游項目建設。持續開展旅游市場綜合整治,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提高全區旅游的知名度。全面推進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圍繞紫菜、茶葉、鄉村旅游特色產業,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優勢和發展基礎,將園區打造成為集紫菜小鎮建設、農(漁)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展銷、休閑觀光、漁業體驗、養生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二)聚焦重點項目推進,增投入、提質效,夯實經濟發展后勁
繼續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核心舉措,以市重點項目為抓手,加快推進產業、基礎設施、民生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認真編制項目計劃。經過認真梳理摸排,初步排定擬列入市重點項目49個,2020年計劃投資98億元,其中產業項目34個,年度計劃投資82億元;基礎設施項目6個,年度計劃投資7.6億元;民生工程項目5個,年度計劃投資2.9億元;生態環保項目4個,年度計劃投資5.5億元。加強項目協調服務。緊抓項目建設、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力促“一帶一路”互聯網數據開放交換共享試驗區、文盛新材料等項目早日開工,華樂冷軋二期、豐益系列技改等項目早日竣工,加快金橋氯堿二期、中外運物流中心等一批項目建設進度。著力突破招商引資。結合我區自身特色優勢,圍繞自貿區服務業、金屬材料等產業,深入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專業招商,對優特鋼、中核環保等前期在談、簽約項目,強化項目的跟蹤對接,力爭項目早日落地。
(三)聚焦自貿區建設,抓改革、求創新,助力對外開放提速
著力打造投資貿易便利、金融服務完善、監管安全高效、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標準自貿區,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深入推進制度創新。在抓好新的改革試點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復制推廣基礎上,積極爭取國際快件、無車承運、中轉集拼、貨物通關一體化等創新政策。推進自貿區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堿廠生活區、水產學校地塊征收,打造自貿區綜合服務集聚區;引進外資銀行、保險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打造金融服務中心;充分利用有色礦進口全國第一港優勢,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期貨交割中心。加快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及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康養醫院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自貿區項目全面開花,落地生根。
(四)聚焦連云新城建設,搭平臺,聚產業,打造城市新中心
圍繞打造城市新中心、江蘇外灘發展定位,發揮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省級海濱旅游度假區等平臺作用,持之以恒地推進連云新城建設。著力發展七大功能。提升港航服務、休閑旅游、健康療養、教育文化、政務中心、品質生活、大數據中心等功能,加強商務辦公樓招商,全力推進藍色海灣、恒大養生谷等項目建設。高標準培育大數據產業。加快“一帶一路”互聯網數據開放交換共享試驗區、移動大數據中心、電信大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聯通大數據中心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全面提升跨境電商產業。積極申報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點城市,以“點點通”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為依托,充分發揮上合物流園快件場地和板橋跨境分撥中心場所優勢,推進跨境電商產業集聚。逐步完善綜合承載能力。著力打造公園城市示范園。推進金海大道二期、匯晶路、廣州路等建設。
(五)聚焦城鄉融合發展,抓建管、護生態,加快宜居城市建設
繼續爭取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創建,積極探索全區城鄉融合發展的實現路徑和改革措施,探索出一條“城中有鄉,鄉中有城”具有連云區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優化城鄉交通。實施萬福路、長寧路等道路提升改造。優化公交線路,方便居民出行。提升居住質量。完成80戶保障房配套目標。改造棠梨小區、廟嶺三航五生活區等6個老舊小區及無物管小區。持續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提升功能配套。鋪設污水管網180公里,城區、村莊污水收集處理率分別達95%、90%以上。加強7個雨污水泵站的運行管理。新改建各類廁所12座。持續做好供水供氣改造,解決生態紅線外600戶居民吃水難問題,完成大竹園、留云嶺村居民自來水接入工程,新增燃氣用戶1800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點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施西墅河優質水源引流工程。完成綠化造林6000畝。
(六)聚焦美好生活需要,惠民生、添福祉,決戰決勝全面小康
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順應新期待,加快補短板,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區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齊科研投入、文化產業等指標短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城鄉低保標準增長機制。著力推動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6000人,開展城鄉居民就業技能培訓1200人次。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推進蘇州外國語學校新城校區一期建設,建成海客瀛洲小學,東港中學新教學樓、核電二村幼兒園交付使用,新增公辦和民辦普惠幼兒園3所。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整合墟溝濱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建設全覆蓋。推進高公島省級健康街道創建。推進養老服務多元化建設。建設全區老年人配餐中心,新建和改造夏莊、院前等6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推進食品藥品安全、法治連云等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做好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讓我們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創新、苦干實干,努力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奪取“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全面勝利作出更大貢獻!